走進育才學校教學區(qū),有精心布置的勵志文化專欄,有整齊干凈的教學環(huán)境,有先進的教學設備,處處充滿著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;走進生活區(qū),有溫馨如家、整潔舒適的學生公寓,有自主創(chuàng)新、個性鮮明的寢室文化,從而讓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學會自主管理,鍛煉學生自我管理能力;走進食堂,有干凈衛(wèi)生的用餐環(huán)境,有營養(yǎng)可口的各色膳食。
同時,育才學校還有科學專業(yè)的健康指導,有貼心細致的心理輔導,讓學身體體健康、茁壯成長。
育才學校非昔日,巨變在今朝
4年前的育才學校,在都江堰人的心目中,質量和信譽皆不佳。2014年望子成龍教育集團接管育才學校后,解放思想大膽改革,重新確立辦學思路;從全國各地招聘特優(yōu)教師,加強師資隊伍建設;采取專家治校策略,聘用全國知名校長管理學校;端正校風、教風、學風,建立學校科學管理制度。求真務實,勵精圖治,注重細節(jié),力求創(chuàng)新,
經過4年的艱苦奮斗,育才學校在各方面都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教育教學質量如芝麻開花——節(jié)節(jié)高。人們對育才學校的評價,也在悄然改變。
大家都知道,育才學校每年招收的學生,幾乎全部是普高錄取線下的學生,學習基礎差,大多也沒有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,老師教起來,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勞動。但育才學校的領導和老師,不放棄、不歧視一個學生,硬是靠著堅持不懈的拼勁和精耕細作的韌勁,把一棵棵弱苗扶起來,培土、施肥、澆水、除草、整枝打叉,開拓出一片豐收的田野來。
2017年高考,以入量出計算,育才學校在成都43所學校中,排名第三:2018年高考,育才學校上本科線人數比2017年翻了兩翻,創(chuàng)造了育才學校有史以來奇跡般的輝煌!事實證明,育才,已不是昔日之育才,她,已經發(fā)生了巨變!
然而,這個巨變的發(fā)生并非輕而易舉。它包含了太多的艱辛與汗水!在高考體檢現(xiàn)場,育才的學生排隊整齊而有序,言行舉止文明有禮,體檢的醫(yī)生紛紛說,沒想到育才的學生修養(yǎng)這么好!
育才的家長們對學校教育贊賞有加。每年春節(jié),他們的孩子在家里幫助父母打掃衛(wèi)生、拖地洗衣服做飯,還主動為父母端茶、捶背、洗腳,為父母送上溫馨的的祝福。家長們都說,孩子懂事了,長大了。育才的學生們在學校遵規(guī)守紀,做事一絲不茍,生活井然有序。
早晨起床,迅速穿衣疊被,洗漱保潔,整理牙具毛巾,寢室內務像軍人那樣整齊劃一,而且上課無人遲到。家長到校參觀,看到這樣的情景,反問生活老師:“這是我孩子疊的被子么?”生活老師答:“不是你的孩子,誰會給他每天疊被子呢?”有誰會懷疑這些良好的修養(yǎng)和習慣,不會遷移到學習上呢?
在這些良好狀態(tài)的背后,是育才學?!傲⒌聵淙?,德育為先”的辦學思想;是形式多樣的勵志勤學教育、文明禮儀教育、行為規(guī)范教育、孝道感恩教育、“誠、善、禮、雅、愛”五德教育、“教養(yǎng)、修養(yǎng)、涵養(yǎng)、學養(yǎng)”四養(yǎng)教育、青春期心理生理教育、法治和安全自護教育等教育的潛移默化!“好雨知時節(jié),潤物細無聲”,育才的領導和老師,都明白這個道理。
育才學校的老師還明白,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,家長送孩子到育才讀書,是想讓孩子考上大學的,無論他的孩子入學時成績有多差,期望都一樣。育才的老師唯有嘔心瀝血、辛勤耕耘一條路,才能幫助孩子們實現(xiàn)夢想。于是,老師都變成了夜以繼日,不知疲倦的牛。
育才學校領導則變成了執(zhí)鞭驅牛者。每月檢查兩次備課本和學生作業(yè)本;每周老師要做一套高考試卷;學生人人建立糾錯本,老師均要明確并承擔培優(yōu)補差的具體任務;教師每期都要上教改公開課和復習課,以便交流提高;每次考試評卷結束,都要進行分析總結,調整教學重點和方法;每周的教務簡報,都要公布老師業(yè)務方面的優(yōu)點和不足。這些點點滴滴、細致入微的舉措,保證了老師來不得絲毫懈怠。
“沉舟側畔千帆過,病樹前頭萬木春。”育才巨變的奇跡從何而來?就在于具有“讓改變發(fā)生,一切皆有可能”的堅定信念。就在于面向全體、因材施教的堅持與守望;就在于踏踏實實、一步一個腳印的奮力前行。育才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并未滿足,育才的明天一定會更好。
來源:本篇有部分內容來自互聯(lián)網,如有版權侵犯請盡快與小編聯(lián)系,謝謝您的合作!
作者:csg6
歡迎加入《四川初升高升學網官方》QQ群 | |||||
地區(qū) | 面向考生 | 群名稱 | QQ群 | 申請要求 | 點擊加入 |
四川 | 初中 | 四川2025年初升高群 | 946912595 | 初三家長加群并備注 | ![]() |
小學 | 四川2025年小升初群 | 991868778 | 六年級家長加群并備注 |